close

如果不是Paria提起,我從未發現在車水馬龍的繁華中,有這麼一個角落,足以醞釀三十載的回憶。 
只是隨著時光的推進,人去樓空,廢棄寓所成為治安死角,因而展開了文創產業與地方政府的拉鋸戰。
而我這個過客,只盼能在桑榆之中拾起一片迴光,細細品飲。   

 (其實簡單講就是趁著拆除前去這裡拍照......假文青XD)  

三光巷位於台中市北屯區,本是省政府新聞處的眷舍,原名「長安新村」。 
精省之後此處居民陸續補助搬遷,三年多來已無人居住。 



因為偶有遊民侵入暫住,加上入夜之後黑暗的街廓, 治安問題堪慮,附近居民提出希望台中市政府拆除的意見。



但有許多文創工作者看出他再現的潛力,希望可以保留這些老宅特殊的建築形式, 
且目前房屋現況尚完好,也許可以成為一個文創空間。  

布條上在在的顯示了當地居民的心聲。 



其實這裡並不難找,從太原路往大坑方向前行,遇到三光巷右轉,就可以看到這一排粉紅色的屋舍, 
原本以為是類似像眷村那樣的(如光復新村、中興新村)的建築群,
沒想到這裡的房舍就像是個優雅的法國女人,舉手投足間散發出一種迷人的美。
 
 
 

三光巷五十衖,非常罕見的門牌。
台灣早期街道劃分主要為:路、街、巷、弄、衖
「衖」是「弄」的分歧,也就是規模比「弄」還小的街道。
但現在「巷」以下的都都統一叫「弄」了。





 
這裡的建築,打開門是偌大的庭院,兩層樓分別是不同的住戶,所以庭院內會搭建樓梯通往二樓,
而現在普遍公寓樓梯是在室內的,而大廈則有電梯,
所以這樣的建築型態已經很少見了。






屋瓦上的煙囪,無語問蒼天。







舊式的曬衣架,有兩個可愛的微笑丫比勾(笑)。
 


高樓大廈和長安新村宿舍的強烈對比。



半掩的門扉,更讓人想一探究竟。


 
牆面上的恭賀新禧,再也沒更新過了,任他一年比一年褪色。
 


牆上的門牌,早已查無此人。
 




然而不可否認,一個人身處在這裡,空蕩蕩的屋子,地上滿是碎玻片瓦,我內心是害怕的。





如果我是這裡的居民,每天對面著沒有人氣、牆垣爬滿藤蔓,猶如廢虛(好吧!似乎也是)
的確會覺得生活沒有保障,附近學子留校自習回家,在安全上也著實令人擔心。





 只是,拆除是唯一的解決之道嘛?





相關團體極力奔走,呈上企劃,希望能像霧峰光復新村和阿朗壹古道一樣得以保留,
而不是拆除後,用公園和停車場抹滅了這個城市的記憶。









 

治安是個很重要的問題,但很多時候並不是一定得靠拆除去改善環境,
可以保留特色建築群,加以規劃,經營咖啡館、展覽藝文空間......等,或許也能成為老屋新生的典範。
不過這些也許有執行程序上的困難,而我也只是個單純覺得拆除很可惜的小民。


 
前天又去三光巷看看他的發展情形,發現所有的門牆都被鐵皮封起來了,我想是因為安全的考量吧!
這是條慢長的路,或許就像這布條上的字一樣,「要拆?不拆?交給上帝去猜?」
 




=三光巷˙長安新村=
 
地址:台中市北屯區三光巷
       (太原路往大坑方向直行,過北屯路遇三光巷右轉即可抵達) 
 
相關團體FB:從新看見。三光巷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塔米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